大约是一个陽光明媚的日子,我和几个小伙伴正玩得欢。不知不觉中,一只大手搭在了我的肩上。我猛一回头,只见一位慈祥的长者眯着双眼,正对着我笑呢。我有些吃惊,还有些害羞,一张脸顿时涨得通红。品茶网他轻轻的抚一摸一着我的头,神秘的说:“小鬼,想读书吗?”我挣开他的“魔掌”,俏皮的说:“我是想读书,但我不是鬼,而是一个大活人!”“快给老师赔不是!”母亲呵斥道。“范老师,不要生气,小娃儿家不懂事!这孩子野得很,等他大些再说吧!”母亲一边把水担从左肩换到右肩,一边陪着笑脸说道。“这孩子挺机灵的,不要耽误了,如果书费不够,我可以帮你想办法”范老师乐呵呵的说。
我可以读书了?不是说要满八岁才可以读书吗?难道范老师就不明白小娃儿七岁读书会不吉利?大人们不是常说七岁读书会读到“气筒”里去了,那可是万万不行的呀!
管他三七二十一!反正范老师说可以读,就可以读!于是,我便憧憬着在书中遇见“黄金屋”的情景……到了新学年开学的日子,我没有和家里人商量,跟着邻居堂姐跑到学堂,厚着脸皮到范老师那里报了个名。范老师问:“性别?”我说:“你看嘛!”老师又问:“年龄?”我答:“你看嘛!”老师笑着说:“叫什么名字?”我吞吞吐吐的报上了自己的小名,顿时,办公室里回荡着欢快的笑声
背着母亲用父亲的退役了的“劳动布”衣服给我缝制的书包,我像一只欢快的小鸟,伴游网一会儿蹦蹦跳跳手舞足蹈,一会儿又哼着不着调的小曲儿,不知有多兴奋,不知有多荣耀
转眼之间,小学五年就过去了,我要到离家十五里远的复陶中学读书。听哥哥姐姐们说:每天天不明地不暗就出发了,回到家里已是昏天地黑;春夏还好过些,一到冬天,满路的稀泥巴,就像烂包田一样——摔跟斗是家常便饭,磕磕碰碰也不是什么新奇事儿!为了多一些学习时间(其实也是为了少遭一些罪),我提出:要到离家更远的东新中学读书,因为那儿可以寄宿,不用每天跑!这下,母亲可犯愁了:在复陶读,半期最多十一二块钱,五六十斤麦子就搞定了;一旦到东新去读,每个月都要七八块钱的生活费,读三年书就不是几百斤麦子能摆平的了……在我的再三恳求下,母亲才逼着父亲去找在东新中学教书的远房叔叔帮我想办法。
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,父亲兴冲冲的回来了。还没有歇定气,喝茶网他便撂下一句:“要到东新读可以,就看你娃子有没有真本事!你叔说了,王校长是绝对不讲情面的,你考得起就读,考不起就免谈!”听说要考,开不了后门儿,大哥和二哥可高兴了。他俩最不情愿我到东新去读,如果我能如愿,那么,就要多花那么多钱,还帮不了家里什么!因此,他俩现在真是幸灾乐祸的,好不安逸哟!
QQ:2557825100
